對於大運的討論,我們之前已經進行過很多次,也分析過很多重要的結論,比如移花接木、行運換甲、流年重天干,大運重地支等等。
從排大運的原理上來講,大運是從月令上出發的,而月令代表的是天時,因此,一步一步大運的轉換,實質上就是四柱這個小宇宙生存氣候的不斷轉換的過程。
淺叔今天就把大運分析中,所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:運勢與年齡的關係,再次補充說明如下。
運勢與年齡的關係
1-幼年不宜行旺運
古籍《壺中子》中有云:“老幼慎勿坐強,壯實惟宜趨旺,生旺雖吉而未必吉,衰滅雖兇而未必兇,達此者始可論運。蓋人自生至老,必從微以至少壯。十歲之時,方當少年,惟可行胎、養、生、沐浴、冠帶”。
古籍《玉井奧訣》中也有云:“一胞胎養,沐長生、冠帶之地,二十歲宜行”。
總之,就是指年齡較小的人(通常是指未成年,或青年時期)不宜過早經歷運勢的旺盛階段。
未成年階段(0-18歲):應以成長發育為主,若過早經歷臨官(祿)、帝旺(旺)等旺盛運勢,可能導致心智不成熟、難以承受壓力,甚至引發桃花糾紛或健康問題,因此,我們常說的少年老成並不是一句好話。
但是,可以經歷胎養、長生、沐浴之運勢。
青年階段(18-30歲):可適當經歷臨官、帝旺的運勢,但是,需要注意平衡發展,要避免過度消耗,導致後續運勢失衡。
若幼年行旺運,可通過調整心態、延遲滿足、增強自我修養等方式化解,避免因運勢過盛引發問題。
2-中壯年宜行旺運
古籍《壺中子》中有云:“處三十四十,當陽強齒壯之時,可行旺處。”三十至四十歲是男性精力、經驗與能力的巔峰期,此時順應“陽強齒壯”之勢,去行旺運,可最大化人生的成就。
人生大運需與年齡階段適配,古籍《玉井奧訣》中指出,“臨官、帝旺之運,陽氣強盛,三四十歲宜行”,壯年時期(30-40歲)對應臨官、帝旺之運,此時,陽氣最強盛,宜主動進取、開拓事業。
這裡的關鍵邏輯是:壯年行旺運 ≈ 生理巔峰 × 運勢助力,若錯失此階段,後續轉運難度增大。
中年40-50歲是人生最後的重大轉運期,但是,30-40歲的積累決定了其上限,若壯年未行旺運,中年轉運可能僅能彌補而非突破。
在現實層面的行動建議上,一定要格外關注事業與資源的整合,避免保守心態,優先選擇需魄力的領域(如創業、管理階層的躍遷),即使偶遇流年運逆,但壯年時若能以經驗平衡其叛逆性,反可突破行業常規。
在健康與精力管理方面,此階段需重點警惕陽強過耗之事的發生,旺運需要配合規律作息與運動,避免七殺大運帶來的突發健康危機。
壯年行運切忌急躁,需如《壺中子》所言焚香靜坐般沉穩入定,避免因短期壓力而做出透支未來的選擇。
但是,旺運≠盲目冒進,需結合自身命局(如身弱者需輔以印星、比劫生助),否則,易引發劫財大運的競爭失控,或梟神大運的暗算風險。
35歲後,普通人的體力、心力都已經開始下降,因此,需要在30歲左右提前布局,做好人生的規劃。
壯年行旺運的典型標誌包括——決策果斷但留有餘地、資源網路持續擴張、能平衡家庭與事業壓力。相反,若出現長期停滯或反覆挫敗,可能提示需調整運勢方向,以及改變人生的目標和方向。
3-中老年不要逞強
古籍《壺中子》中有云:“五十、六十,天癸枯竭,只可行衰、敗、死、絕。反此者,謂之一生運背,三限驅馳。直饒晚入旺鄉,已非符葉”。
這裡的“天癸枯竭”源自《黃帝內經》,指女性49歲左右卵巢功能衰退,出現更年期症狀。命理學說將此與運勢結合,強調順應自然規律的重要性。
古籍建議,這個年齡段的夫妻在女性月經乾淨後3天再同房,並避免在朔望日(農曆初一、十五)及五更時分行房,避免損耗陽氣。
同時,避免醉酒、過飽後行房,選擇身體狀態良好時同房,並保持適度節制。
當然,這句話表面上說的是,當人進入五十、六十歲後,應減少房事頻率,避免過度消耗精力,而實際上指的是,人生的這個階段,要遵循“衰、敗、死、絕”等運勢規律,即順應自然衰退趨勢,以養生為主,不要逞強,該枸杞保溫杯了,冰美式就少喝為妙。
命理學認為人到老年(天癸枯竭)後,若強行違背衰敗規律,可能導致運勢受損。
古籍又云:“命中五行衰老,運宜盛,五行盛者,運宜衰。衰者復行衰運,是謂不及,不及則迍蹇沈滯。盛者復行盛運,是謂太超過,過則擊作成敗。要歸於中而已。”
我們知道,最核心的命理原則就是:八字中五行能量需動態平衡,衰旺互補方能趨吉避凶。
若命局中日主身弱、印比缺失,或者五行偏枯(如缺水腎虛、缺火心陽不足),就需要透過大運流年來補足偏枯的五行,補充能量。例如:水弱者可逢亥子水運滋腎氣,火衰者行巳午火運提振心陽,避免“不及則蹇滯”,改善體質虛弱、早衰等問題。
若命局財官過旺(如財星混透,或官殺混雜),則需行克制、洩耗之衰運。例如:木旺者逢金運修剪過剩,土厚者行木運疏通壅滯,防止“太過則擊敗”,化解壓力過載、耗損元氣等風險。
以上是年齡與運勢,以及旺衰與運勢的簡單分析,具體還需結合十神格局與月令調候綜合判斷,例如甲木申月絕地需水運生扶,丙火午月刃地反宜土運洩秀。
【文完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