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神的身強、身弱、陽刃、重重、疊見、生、奪、損

更新時間: 2025-08-13 閱讀:14

image

子平術理論體系大家都知道,其最外顯的概念就是“十神”,命書傳承中,絕大多數理論,都是以“十神”為憑的,所以命書傳承中的這些名詞,能對應的理論,就是在子平術的學習中,都需要了解的一些“門檻”。

咱們也給大家講一講,這些子平術命書中的固有名詞,都是什麼意思吧。

最基礎的,就是這幾個“身”了。

籠統講來,在“十神”的概念中,印綬就是“生身”之神,食傷就是“洩身”之神,官煞是“克身”之神,妻財是“耗身”之神,比劫是“同身”之神,其原理,就是咱們講過的那“生同克耗洩”的概念。

而這個“身”的意思,自然就是自己了,克身就是克害自己,耗身就是耗害自己,簡單明瞭。

最特殊的“護身”,單指“印綬護身”,也就是咱們昨天講的,“印綬生我”等等的生克耗洩關係。

日柱天干得月令,命局中印綬多還不見劫財,就是“印綬護身”的情況了,傳統命書中所講的什麼“盡享父母蔭蔽”,什麼“生而富貴”,就對應的是這種狀態。

再進一步,就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“身強”、“身弱”等等名詞了。

但這裡,咱們得先說一句,無論是我國古代算命術體系,還是子平術體系中,所謂的“身強”、“身弱”等概念,並非只有一種。

而是在不同的語境下,或者說在判斷不同情況時,有不同的“身強”、“身弱”的考量。

並且這些“身強”、“身弱”的判斷方式,還並不完全相同,而這些判斷,在關於“十神”的語境之下,除了“身強”、“身弱”以外,還有一種“身輕”。

關於“十神”的語境,判斷出的這三種“身”的不同狀況,也就是以“十神”來判斷四柱八字,於日柱天幹的不同狀態。

可以說,今天咱們要講的這“身強”、“身弱”、“身輕”,判斷的並非命局整體,而是只在四柱八字。

而這三種“身”的判斷方式,其所需要的理論支撐,最主要的,就是咱們很早之前就講過的,關於“司令”的概念。

在一看到四柱八字之後,不結合其它情況,就能得出的所謂“身強”,更完整的稱呼,叫做“殺淺身強”或者“身強殺淺”,其代表的,是日幹得月令,且命局中不見七煞,或者七煞較少且無力的狀態。

比如一盤命局,日柱天干為甲木,生於當令的春月,四柱八字中不見庚金,或者庚金較少且克制庚金的較多,這種情況,就是“殺淺身強”的命局了。

與之對應的,如果這日柱天干為甲木,但沒生在當令的春月的話,如果四柱八字中戊己土較多,或者有戊己土且扶助戊己土的較多,這就“弱”了。

這種情況,更完整的稱呼,就是“財多身弱”或者“身弱財多”,代表的是日干不得月令,且命局中妻財較多,或者妻財極為有力的狀態。

最後這“身輕”,就像是“身強”的另一種相反的狀態,還是比如一盤命局的日柱天干為甲木,如果沒生在當令的春月,但四柱八字中庚金較多,或者有庚金且扶助庚金的較多。

這種狀態就是“身輕”,更完整的稱呼為“殺重身輕”或者“身輕殺重”,代表的是日干不得月令,且命局中七煞較多,或者七煞極為有力的狀態。

這三種“身”的不同狀態,就是傳統命書中,提到的絕大多數“身強”、“身弱”、“身輕”時,所代表的含義了。

可以說,如果是靠一些傳統命書自學子平術的朋友,關於“身強”、“身弱”、“身輕”的認知,都要以這種判斷方式為憑,才能去貼合命書中的理論。而在命書傳承中,以“十神”為憑的名詞,還不止這些。

像是翻閱過傳統命書的朋友,應該見到最多的一種名詞,就是“重重疊見”這四個字了吧。

這四個字,其實代表的是兩種概念,分為“重重”和“疊見”,不過“疊見”的範圍更廣一些。

什麼叫“疊見”,就是命局中一種十神出現的次數較多而已,比如“官煞疊見”,就是正官和七煞的數量不止一處。

而“重重”就更細分了一些,代表的是命局中,“與我同類又同性”的十神,出現的次數較多。

像是“官煞”,正官和七殺的數量在命局中不止一處,可以叫“官煞疊見”,但要只是正官較多,想要去貼合命書傳承中的那些理論,要找尋的對應點,就得是“正官重重”,而非“官煞疊見”了。

除了這“重重疊見”以外,在傳統命書中,還有一個很常見,但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的名詞,叫做“陽刃”。

咱們之前講過,地支位置的劫財為“羊刃”的概念,而一字之差的“陽刃”,代表的是日柱天干為五陽幹的情況。

陽日幹五行的月令帝旺之處,為“陽刃”。

像是日柱天干為甲木的如果生於卯月,日干壬生於子月等等,這就是“陽刃者,甲生卯月、丙戊生午月、庚生酉月、壬生子月之類是也”了。

不過在傳統命書中,這“陽刃”是作為一種命格來判斷的,而這種命格,現如今早已被棄之不用,所以也就不用再多顧忌了。

即使想要對照傳統命書中的理論,簡單把“陽刃”,當做是陽日做的劫財,其實也不為錯。

除了這些以外,關於十神,命書中常見的,還是“生”、“奪”、“損”等等名詞,這些其實也非常簡單。

“生”就是“食神生財”、“官煞生印”等等,在傳統命書中就有講,就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關係,配合十神,以達到“十神之意象”而已。

比如說四柱八字中,食神較多或較有力,只要洩財的官煞、克財的比劫、耗財的印綬都不見或者無力,就是“食神生財”,即使命局中不見財星,也要認為是有財星的力量。

當然,在實際的推命行為中,只要食神較多或較有力,就可以當做“食神生財”了,因為結合歲運等等其它判斷後,大部分命局,總會有一個時間段是能“生財”的。

這些咱們日後都會講到,倒也不用在剛了解過這些基礎理論之後,就非想一下子搞清楚的。

與“生”相反的就是“奪”和“損”了,也是差不多的概念,需要用到的,也就是咱們前面才講過的,十神的生克耗洩關係而已。

但“奪”和“損”,都有一個先決條件,就是日柱天干不得月令。

像是最常見的“比劫奪財”,就是日干不得令,且命局中比劫較多或較有力,且財星較少或較無力。

這就認為,即使命局中有財星,也要當做“命裡無財”來判斷,其實也就是按照生克耗洩的關係,比劫克妻財,強克弱,這妻財被克制嚴重,有似於無了。

關於“損”,像是常見的“印綬損財”,就是日干不得令,且命局中印綬較多或較有力。

這就認為,命局中即使財星的力量較強,但也要當做財星較弱來判斷,而要是不見財星,就更是“命裡無財”。

這也就是按照生克耗洩的關係,印綬耗妻財,有力的印綬強行克耗,這妻財被耗嚴重,自然無力了。

這些被克制、被耗洩的結果判定,都是命理學的基礎認知,咱們之前都有講過,在此就不多說了。

這些名詞,也就是自學命書時的所謂“門檻”,其實如果能夠系統學習子平術的話,對此也不用太過在意。

因為這些名詞所代表的含義,都早被拆分進了更完整的理論中,即使不知道這些,也足以用“十神”去貼合其它理論了。

而關於“十神”,如今還依舊要被在意的,也就這“四行詩”了。

官怕傷,被傷則禍。

財怕劫,劫則被分。

印怕財,貪財則壞。

食怕梟,逢梟則奪。而這“四行詩”,也一樣是生克耗洩關係的匯總,僅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