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文分析了官印相生、傷官遇官(金水傷官)、傷官用印三種格局中的調候問題,我們今天承接上文,繼續分析不同格局中的調候問題。
1-水木傷官中的調候問題
沈孝瞻說:傷官用財,本為貴格,而用之冬水,即使小富,亦多不貴,凍水不能生木也。
命局身旺的情況下,用傷官以生財,本為最佳的配置,多能取貴,但是,用之於冬水,四柱幹支見傷官生財,即使五行有較佳配置,但是,格局氣勢寒凝,孤陰不長,凍水不能生木,寒木也無生機,日主雖能小富,但也多數不能取貴。
因為冬月氣候寒冷,水寒木凍,水無生發之機,木無繁榮之勢,水勢乘權,木反漂浮,顛沛流離之命,貧寒困苦之造,無所作為之人,所以,命局以木為用者,必須有火配合使用,用火調侯,如果同時取之為財,則可為富貴兩全之命造。
但是,以甲乙木為傷官用神者,地支必須要有寅卯木,木能得旺根,才不至於漂浮,方能得其所用。比如四柱見乾透丙火,地支中藏寅,甲木得寅木祿地以通根,丙火取寅木為長生以生旺,甲木見火以洩秀顯榮,丙火得木以旺盛,水見火木以奮發,水、木、火各得其用,定主財資豐厚,官高權重。
用木者忌見梟印奪食,用財者忌見比劫爭財,此皆為破格。若見地支有寅卯為根,天干透丙,則為傷官生財格局,不失富貴,命局若無火,僅為能人秀士,仍不免貧寒流離,而且冬令萬物蓄藏,根氣收斂,難以取用。但是,見一丙火透出天干,格局氣協,生機萬方,寒木回春,木勢欣欣向榮,食傷生財,乃冬水取用最佳格局。
比如見丙火透干,木生火旺,旺火調候,又為水之財,傷官生財,富貴之造。但是,若無丙丁之火,寒水凍木,生機不足,難以發達,但是,如果見一丙火透干,格局全盤皆活,生機奮發,食傷生財,富中取貴。
如若四柱見木勢太旺,水為衰竭之水,不耐旺木洩弱水之勢,則又需有庚辛金滋水之源,再見丙火調候,若不見辛與丙合,富貴無比。
傷官格總以見財最美,但是,冬水傷官,水凍木寒,毫無生意,總以調候為急,調候者火,火即為財。
比如徐樂吾在評註中所列命例:
甲、丙、癸、乙
子、子、亥、卯
癸水生於子月,月建祿地,坐下亥水,又年支逢子,日主得令、得地,水勢汪洋,好在甲沒有時支卯木為根,還不至於有木漂之患。但是,寒冬水寒木枯,不能發越,須以調候為急。丙火月乾透出,有甲乙木生,一陽解凍,寒谷回春,氣勢轉暖,以甲木為傷官,以丙火為財,傷官生財格成。因為傷官不得月令,所以為假的傷官用財格局,《滴天髓》云:“提綱不與真神照,暗處尋真也有真”,假神得用,名利兩全。
又比如徐樂吾在評註中的汪大發命造:
己、乙、癸、丙
未、亥、亥、辰
癸水生於十月,癸水得亥中帝旺之位,水旺秉令,但是氣候轉寒,癸水本為至陰之體,天冷水凍,格局生機不旺,最需有丙丁火調候驅寒,陰陽和協,水火既濟,方可為上等命遺。四柱見丙火時乾透出,猶太陽之火,但值亥月為絕地,用未中餘氣丁火為根,乙木相生,丙火得根逢長,其勢亦旺,水火得以既濟,亦可以為富貴之造。但是,畢竟因為丙火的根弱,富貴不足,用丙火之財,也為調候之意。本節討論的冬令水木傷官喜財,金水傷官喜官,皆是以調候為急之故。
2-夏木傷官中的調候問題
沈孝瞻說:傷官用財,即為秀氣,而用之夏木,貴而不甚秀,燥土不甚靈秀也。
夏月火勢旺盛,甲木處於病死墓地,退氣休囚,日主洩氣過重,虛脫之體,木性枯槁,難任財官。命局即使木多勢旺,土隨火旺,甲木本氣洩弱,若見厚土,無力克制,反有財多身弱之憂,且格局氣勢枯燥,偏於一方,也難為貴格,倘若為貴,也多主刑克。
無論什麼日主,夏月火旺,四柱都最好要有水調候,潤澤氣候,成水火既濟之勢,方可取貴。
如若四柱成木旺火多之局,又不見壬癸水制火滋木,不得已可取少許土以洩火氣,為食神生財格,則為有益,但是,運宜水鄉,不利東南,土也不可過於厚重。
木得水而有生機,夏木得水,有雨露潤澤之功,甲木得以繁榮,取財取官殺,皆可為用。但是,不宜金重,金重則夭,夏木用金,非取其克,而為其可以生水。火旺熔金,雖多無益,但是,夏木不可無水,而用水則非得有金生,無源之水易乾涸,取金為輔,逢印看殺之意。
故夏令之木,用水調候為急,壬癸水為命局不可缺少之物。癸先壬次,若無癸水而用壬也可以,也為上格。命局若無壬癸之水,雖然丙戊當令之氣,透干為用,也為格局不美,諸事難順遂。
透丙而身強,猶可取用。因為火為甲木之食傷,夏令丙丁火,為乘旺之位,火勢乘旺,若四柱丙丁出干,不見官殺,謂之傷官傷盡,反成清貴,定是才學過人命造。但是,歲運則不宜再見水,若柱中有壬水,運又逢水,衝激火之旺勢,必貧夭致死,若能順生土財可發富。
凡木火傷官,必主聰明機巧,因為夏木火旺木焦,不免偏枯,主人性好猜忌,多見多疑,雖不致於生事害人,但是,也常有嫉妒之心。
然而,甲木取食傷為格者,也不可無水,以傷官佩印為要,但是要配合得宜,以水不傷克食傷為基本原則。
若四柱乾透丙丁火,支全火局,即為從兒格,大運不宜再逆其旺勢,如若見水,杯水車薪,反激其焰,必遭禍患。若原局有一點水而無根,能得甲木引化,則火旺水乾,滴水尚不足以破格,而如果歲運又逢水地,火水相戰,反致貧夭而死。夏月甲木,除去從兒格外,命局之中斷不可無水。
《三命通會》繼善篇中有云:乙木重逢離火位,終身洩氣落文章;又有云:木奔南而軟怯。
如四柱見丙火透干,支成火局,木見重火,氣多散洩,木性枯焦,此人非殘疾即或夭折,必要有水滋培,用癸水則如雨露之澤,而用壬則如灌溉之功,解炎調候之用雖同,但終究人為之力,不及天然之功,此所謂傷官佩印者,所以,命局用癸必然富貴,而用壬則富貴稍減。
若柱中火土太多,無水以滋木潤土,其人必為愚賤,或為僧道門下之人,而如若四柱浮水印藏土財透,取食傷生財為用,也可為上等格局。
比如徐樂吾在評註中所列一命例:
戊、丁、甲、己
戌、巳、寅、巳
甲木生於四月,丁火透出,火勢當旺,為木火傷官,又見戊已土透,取土洩火之氣,為甲木之財,又為傷官生財格。甲木自坐祿地,四柱干支配合看似甚佳,但夏木用財,如火旺木焚,而四柱無印,為偏枯之局,如若行亥子壬癸印綬之運,也被旺土回克,亦不能為用,正如徐樂吾注中所說,非特不貴,富亦難期。
又如民國湯玉麟命造:
癸、丁、甲、戊
酉、巳、子、辰
甲木生於四月,火炎氣燥,木性焦枯,調候為急,要先用癸水,巳酉半合金局,化傷為官(原局合而不化,需要等待歲運化神透出),巳月丙火秉令,丁火透干,喜年干癸浮水印綬透出,制傷護官,甲子坐印,雖然身弱足以用官,戊土財星時乾透出,有甲木為制,財印遙隔,財不破印,命局配合適宜,年干癸水透出,坐下酉金生之,日時子辰會水生木,辰土可養木,甲木地潤天和。丁火坐巳透干,洩甲木秀氣,又得癸水制火為用,運入印鄉,宜乎坐鎮一方,位至熱河省主席。
另如民國吳光新命造:
壬、丙、甲、甲
午、午、申、子
五月甲木,午中丁火司權,年支又得一午,火勢乘旺;日支坐申,時支見子,子申半合水局,水火既濟,格局和解,陰陽氣勢和協,所以顯赫一時,位至督軍。
3-春木傷官中的調候問題
夏木傷官、冬金傷官,都是傷官秉令,為真傷官格,而春木用火、秋金用水,因為都不是傷官秉令,為假傷官格。然而,夏木逢火,火旺則木焚;冬金用水,水蕩則金沉;而春木逢火,則木火通明,秋金用水,則金水相涵,所以,真傷官反不及假傷官格局得力。
春木逢火,以傷官為用,則不能再見官星,如若再見官是,則為傷官見官,況且春木稚嫩,不勝金之克伐,然而,夏木用火,旺火秉令當權,木性枯焦,洩氣過重,火旺木焚,則不能單獨取火為用,同為用火,夏木用火則不能以木火通明論。
秋金用水,源遠流長,《滴天髓》有云:壬水通河,能洩金氣,癸水至弱,達於天津。水能洩西方金肅殺之氣,周流之性,沖奔不滯。《明理賦》云:強金得水,方挫其鋒,以水洩秀,取其金白水清,金水相涵。水蕩金沉,水不流,金不生,主人聰明惠穎,強聞博記。然而,冬金用水,金水皆無生發之機,若無火調候,則無所作用,所以同為用水,冬金不能作金水相涵論。
木生於春月,萬物復甦,木漸有長生之象,然而,初春還有冬月的余寒,須要用丙火以脫胎,洩日主秀氣而暖局。食傷星為壽胎之星,如四柱無庚辛官殺來克制,則為木火通明之象,主聰明雅秀。
木用丙丁火食傷者,四柱不可無土財星,用食傷星而無財星,日主雖精巧伶俐,但是火之秀氣不能流行,也為貧寒無依,僅儒雅秀士而已。
命局用火無土,則不可再見壬癸印星透干,克傷丙丁二火,水火併透,食傷破損,火之秀氣不能發洩,水卻又能濕木,不能生火,僅為厚道迂儒之徒。
而初春之木用火,不能無水,因火旺木虛,木之元神洩盡,若無水滋木,貧寒夭壽之造,所以,初春之木,取丙丁為用者,最好有少許癸水,藏支為潤,可解木之燥渴,火明木實,富貴可居。
仲春之木,月建卯木,日主極旺,頑木見火洩秀,則有靈氣,也為木火通明之象,如若再見戊己土財,則為傷官生財,必仕途通達,聲名顯耀。
但是,春月陽氣上升,帶來燥熱,也不利於木的生長,故此,要有癸水滋潤,而水又不宜太多,只要地支不太乾燥,如有辰丑等濕土帶水便為滿足,水多則會濕木反克,木又受損。木受丙暖水滋,寒木向陽,甲木方有舒暢之美,為上等格局,大富大貴之造。
《滴天髓》有云:甲木參天,脫胎要紅。丙火者,陽和之氣,春木逢火而見財,主富貴兩全,即使不能富貴顯達,也不失儒林俊秀。
比如民國陳濟堂命造:
庚、戊、甲、丙
寅、寅、子、寅
甲木生於寅月,地支三寅比助,身旺無疑,時值春寒,時干丙火透出,可暖余冬之寒,溫木吐秀,初春陽氣上升,甲木坐下子水,可解春木之燥渴,癸藏丙透,又不傷丙火,假傷官得用。年干雖透庚金七殺虛浮透出,但是,庚金自坐絕地,況有丙火食神為制,棄之無用,格局純清,命局一片木火通明,戊土財星透出,欣欣向榮之象,大富大貴之命。春木逢火,忌見官殺,若見官殺,必以去之為妙。
再如徐樂吾評註中所列一命例:
甲、丙、甲、庚
申、寅、申、午
甲木生於正月,初春甲木當旺,月乾透出丙火,洩甲木秀氣,為木火通明。然而,四柱見庚金透出,年、日申金為根,為甲木之殺,月令為庚金絕地,又見庚金坐下午火,天干丙火相剋,兒能救母,也不為格局之敗,貴氣大減。但是,若庚金輕而無根,則可置之不用,比如命局戊寅、甲寅、甲寅、庚午,庚金無氣,則可棄之,寅午合火,仍為木火通明,反可取貴。
4-秋金命局的調候問題
秋月之金,月建申酉金,一派肅殺收斂之氣,日主祿旺當權,旺極剛銳,頑金成器,要專用丁火煅煉,然後,火至申酉乃病死之地,必要取甲木生引丁火,丁火得以木之生助,方能煉全。
書云:秋金剛銳最為奇,壬癸相逢總不宜。如逢木火來成局,試看福壽與天齊。
秋金最宜用官殺,但是,必須有財相輔。日主甲木生於寅月,宜洩不宜克;庚金生於申月,宜克不宜洩,五行各有所宜,另外,還有氣候的原因,若取水以為用,因水為金之子,能盜洩金之元神,如見水吐其秀氣,強金得水,方挫其鋒,名金水同心最妙,大運喜行西北金水之鄉,主為人清雅,富中有貴。
但是,若原柱中有火,或歲運見火則為破格,因格中有水困火,官殺不能為用,勢必漂流孤苦,或為僧道,用水洩金之頑固,取其秀氣,只是退而取其次,所以,秋金取用,以火為先,用水洩金為次。
秋金遇水,金水相涵,見官殺也無礙,丙丁二火生於秋月,氣勢休囚,生機不足,而秋金秉令,剛銳已極,非用丁火煅煉不可。頑金衰火,難以為命局所用,必須用甲木生丁火,則氣勢乘旺,所謂庚不離丁,丁不離甲。
無丁亦可用丙,但是,命局若用水,要有兩個前提,其一是水不傷官星,其二火不能太旺,見水則官星受傷,即使不傷官星,日主克洩交加,皆不能為好的命造。
如原文所說:庚金生於申月,而地支中或子或辰,會成水局,為金水假傷官,與冬金真傷官相同,則命局喜見官星,而天干又透出丁火,為庚金官星,只要壬癸水不透露乾頭,水不傷丁火官星,便為貴格,此與金水傷官喜見官之說同論,亦為調候之道,如壬癸透干,則傷害官星,不論秋冬,為忌相同。
比如一命例:
庚、甲、庚、丁
辰、申、子、醜
庚金生於秋月,地支申子辰三合水局,甲木財星透於月干,此傷官格之成。又見丁火官星透於時干,但是,四柱不見壬癸水傷食透出,不傷丁火官星,也為金水相涵之格,此所謂金水相涵,見官無礙,不富則貴。
食神、傷官為同類,正印、偏印也為同黨,傷官、食神遇正印、偏印,皆為所忌。但是,只要幹支配置合理,不相衝突,則能各得其用,八字貴在配置適宜。
夏木用火,為真傷官,但火旺木焚,雖真卻不能為用,同破格相當,但是,若能配置一點壬癸之水,如果與火不相衝克,印綬不制傷官、食神,則為調候得時,與木火傷官用印同論,亦秀而貴。
但是,命局若配置不合理,或印綬克破食傷,或傷官見官,皆不能為吉,格局不高。
如一命例為:
丁、乙、甲、乙
卯、巳、寅、亥
四月甲木,以巳中丙火食神為用,然而,木性枯槁,非用壬癸水滋潤調候不可,此造時支亥中壬水,無癸水用壬水,甲沒有浮水印綬,亥與寅合,不與巳沖,根得水滋潤,木旺而潤,猶初夏有雨露,甲木自然茂盛。年干丁火透出吐秀,四柱干支配合得宜,為富貴之造。
又如《造化元鑰》所列一女命例:
丙、甲、甲、辛
寅、午、戌、未
甲木生於五月,丁火當令,地支寅午戌三合火局,丙火出干,發火之元神,火勢太旺,時干辛金坐下未土,燥土不能生金,柱內全無滴水,支成火局,甲木則為枯槁之木,毫無生機,幹頭又不見庚金,辛金質弱,又入火鄉,辛金不能為用,甲木無庚辛金的砍伐,則為頑木。
支全火局,乾透丙丁,似乎可成從兒格,但是,陽干從氣不從勢,該造月比出干,通根年支寅木祿地,勢不能從。丁火傷官氣旺,主人聰明秀美,水性楊花,刑夫淫賤。夏木傷官為真傷官,但是,身弱必須佩印,甲木雖旺,無水滋扶,總屬偏枯。
夏火用水,以癸水為真神,癸水不出,也可以用壬水,癸水為雨露甘霖之水,有天然潤澤之功;壬水為江河汪洋之水,雖然也有調和之用,卻難有滋潤之力,僅可取富,難以為貴。
三夏火炎木枯,重在潤澤調候,故此,應該以用水養木為上,夏水無根,則要用庚金以滋水,以庚金生癸養木為上格,盛夏之木,水不可少,有水則枯木可以繁榮,用殺、用財、用食傷,皆可取用。
比如甲木用庚金七殺者,用金生水以滋木,用戊己財星者,用水以潤土生木,皆可以為上上之造。如果四柱乾透壬癸,支藏亥子申酉,壬癸之水有印比生助,其勢轉弱為強,為格局所喜,但是,若水勢太旺,則又物極必反,旺水滅火,則有水旺木漂之患,則主漂泊流離,貧寒無依,死無棺木,所以,夏木用水為正用,用食傷洩秀者,乃不得已而為之。
徐樂吾在評註原文給出了一命例:
癸、戊、乙、己
巳、午、巳、卯
五月乙木,丁火司令,火旺木焚,雖然年乾透出癸水,但是終嫌癸水無根、無助,不能大用,而且戊癸一合,反而化火,變喜為忌,非再用癸水不可,還要有根。如若癸水不透出,終究難富貴。
又比如一命例:
壬、壬、庚、乙
子、子、辰、酉
雖然乙庚合而化金,傷官傷盡,氣勢清純,但是,冬令庚金,水冷金寒,仍為清枯之命局,非用丙火來調候不可,此亦為太過者。
其實,展開論述,還可以舉出很多不同的情況,這裡我們不再繼續討論,回頭總結一下調候的問題。
調候,就是調和命局中的氣候之意,核心內容是寒則暖之,暖則寒之,濕則燥之,燥則濕之,使其歸於中和。而調候的關鍵,則是冬則助之以火,夏則滋之以水,以成水火既濟之勢。命貴中和,理求平正,旺者抑之,弱者揚之,此乃五行之正理。